【玩机技巧分享】用模式和日常程序为你的手机注入灵魂 图片
今天想给大家介绍的是我个人认为是One UI中最核心但往往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功能——模式和日常程序,有了这个功能,整个One UI才有了灵魂,才能称得上是一个智能的UI。
打开设置,就可以找到模式和日常程序功能,打开程序后,你也可以点击右上角三个点-设置-在应用程序屏幕上显示模式和日常程序,让这个应用程序在页面可见。


在日常程序的界面,点击右上角的加号,就可以添加自定义的应用程序。它通过简单的“if语句”设计,使我们可以自定义各种条件,并设定相应的操作,只要达到条件,就不用我们手动操作即可触发。


程序逻辑清晰,所以设置起来十分简单。每个人使用起来也有自己的习惯,众口难调,所以下面会讲一些简单的模式设置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。
居家模式

条件的设置是基于wifi网络和时间,当手机连接上家里的WiFi的时候,系统会判定我是在家的状态,时间又符合我设置的时间段,这个模式就会自动生效,这样设置时间,是为了和晚上的睡眠模式区分开。而不设置定位来区分是否在家的原因则是我不喜欢一直开着定位。
生效的内容则是保持手机在解锁状态,使用起来无需指纹解锁,同时设定好对应的铃声、通知、媒体音量,关闭蓝牙、移动数据、打开保护电池来省电并保护电池。
公司模式

一样的条件设置,当手机连接着公司WiFi的时候,就会默认我没有下班。
生效的功能则是让手机处于震动状态、省电、保护电池。
睡眠模式

睡眠模式要生效的内容是开启极暗、黑暗模式、护眼模式。
触发的条件则是断开了公司的WiFi,同时时间在晚上22点31分之后。
以上3例模式设置只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,能设置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,你还可以设置如打开视频app的时候屏幕打开2K120Hz模式打开杜比音效、和蓝牙耳机断开连接的时候自动关闭蓝牙、使用三星钱包公交卡时自动打开NFC用完自动关闭、玩游戏的时候自动开起免打扰1080P120Hz、看小说的时候自动开启护眼模式切换至1080来省电、电量低于某个数值时系统关闭5G网络等等,可以应用到的场景非常多,完全在于我们的需求和实现思路。
另外通过模式和日常程序,我们还可以实现一些非常操作,比如电池保护是默认充电至85%,通过如下的操作就可实现95%时关闭充电。

以上都只是模式和日常程序的初阶用法,它配合Bixby语音和Good Lock时会有更多的玩法,比如特定时间手机自动亮屏解锁收集蚂蚁森林的能量、特点时间自动打卡软件打卡、自动填充短信验证码等功能,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尝试设置,也可以留言一起讨论。
打开设置,就可以找到模式和日常程序功能,打开程序后,你也可以点击右上角三个点-设置-在应用程序屏幕上显示模式和日常程序,让这个应用程序在页面可见。


在日常程序的界面,点击右上角的加号,就可以添加自定义的应用程序。它通过简单的“if语句”设计,使我们可以自定义各种条件,并设定相应的操作,只要达到条件,就不用我们手动操作即可触发。


程序逻辑清晰,所以设置起来十分简单。每个人使用起来也有自己的习惯,众口难调,所以下面会讲一些简单的模式设置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。
居家模式

条件的设置是基于wifi网络和时间,当手机连接上家里的WiFi的时候,系统会判定我是在家的状态,时间又符合我设置的时间段,这个模式就会自动生效,这样设置时间,是为了和晚上的睡眠模式区分开。而不设置定位来区分是否在家的原因则是我不喜欢一直开着定位。
生效的内容则是保持手机在解锁状态,使用起来无需指纹解锁,同时设定好对应的铃声、通知、媒体音量,关闭蓝牙、移动数据、打开保护电池来省电并保护电池。
公司模式

一样的条件设置,当手机连接着公司WiFi的时候,就会默认我没有下班。
生效的功能则是让手机处于震动状态、省电、保护电池。
睡眠模式

睡眠模式要生效的内容是开启极暗、黑暗模式、护眼模式。
触发的条件则是断开了公司的WiFi,同时时间在晚上22点31分之后。
以上3例模式设置只是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,能设置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,你还可以设置如打开视频app的时候屏幕打开2K120Hz模式打开杜比音效、和蓝牙耳机断开连接的时候自动关闭蓝牙、使用三星钱包公交卡时自动打开NFC用完自动关闭、玩游戏的时候自动开起免打扰1080P120Hz、看小说的时候自动开启护眼模式切换至1080来省电、电量低于某个数值时系统关闭5G网络等等,可以应用到的场景非常多,完全在于我们的需求和实现思路。
另外通过模式和日常程序,我们还可以实现一些非常操作,比如电池保护是默认充电至85%,通过如下的操作就可实现95%时关闭充电。

以上都只是模式和日常程序的初阶用法,它配合Bixby语音和Good Lock时会有更多的玩法,比如特定时间手机自动亮屏解锁收集蚂蚁森林的能量、特点时间自动打卡软件打卡、自动填充短信验证码等功能,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尝试设置,也可以留言一起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