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说,
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;
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,
那么,
敦煌古窟之所以能流传千载,
当然也少不了壁画的加持。
这次「遇见博物馆」展出的「遇见敦煌·沉浸式光影艺术展」从筑、画两大视角,丝绸之路、敦煌飞天、震撼千佛、九色神鹿四大光影单元,对敦煌的故事及历史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。
敦煌壁画横跨魏、周、隋、唐、宋、元数个世纪,历经风霜,画风虽在大体上较为接近,但细节上,各具朝代特色,且广受西域影响,刻画精细工整,描绘生动,神情入木三分。
在哪怕2000多年后的今天,依旧可以感受到画面中人物的细腻情感。
这幅「萨埵那太子本生图」,记录了太子舍身救虎的故事。
乍看之下,画面混乱,眼睛不知从哪里看起。
但实际上,这幅画将多重场景并置,把太子刺颈流血、舍身投崖、饿虎围食、两兄悲号报信、国王王后悲泣、收骨、造塔埋骨诸情节压缩在同一画面,其时空压缩的创新画法,即使放在今天,也会让人拍案叫绝。
而九色鹿的故事,大家都耳熟能详。尤其是上美影的动画片,小时候看过的朋友都印象深刻。
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也出自敦煌壁画,源于佛教故事,宣扬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九色鹿的可爱和优雅跃然壁画,栩栩如生。
最后展厅的光影呈现,更是把之前展览的壁画汇编成故事,带观众身临其境,感受敦煌之宏伟与美。
整个展览美轮美奂,但最打动我的,除了舍己、众生平等佛教故事,还有这些纹饰——
这些曲线灵动优雅,规则却不失变化,静中有动,轻盈飘逸。
千古以来,我们所认为美的东西,也许并没有太大变化。
西方所推崇的美学,在东方,在我们身边也有,我们要好好珍惜、保护、传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