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




历史发展
起源与兴盛: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,兴于唐、宋,盛于明、清,发展于当代。德化瓷雕塑始于宋代,至今从未间断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。
明代辉煌:明代是德化瓷业史上雕塑工艺最为兴旺的时期,出现了以何朝宗为代表的一批瓷艺大师,他们的作品以瓷质温润细腻、晶莹剔透,瓷塑精致典雅、巧夺天工等特点闻名于世。
清代与近现代:清代德化瓷器的烧制工艺进一步发展,当时烧制的瓷塑艺术品在多次博览会上荣获金奖。20世纪50年代以后,德化瓷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,烧造的传统瓷器品种发展到390余种,现代题材的产品也日益增多。
工艺特色
原料与成型:德化瓷以高岭土为原料,成型工艺分为直接塑造成型和翻制模具注浆成型两种。前者适用于小件器物,后者适合造型繁复、形体较大的器物。
上釉与烧制:成型后的土坯干燥度合适时,工匠视需要决定是否上釉。上釉完成后,置于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出成品。
艺术风格:德化瓷以其洁白如玉、温润典雅的特色而被誉为“中国白”,也被称作“东方艺术珍宝”。其捏塑工艺精巧纤秀、造型逼真,在刻花、浮雕装饰上,工艺美与材质美相融合,呈现出名窑气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