杀伤力最大的,往往不是刀子,是朋友圈底下那句不动声色的“请问”。
朋友高高兴兴发圈,说儿子考上大学了,五邑大学。底下点赞一片,挺好。
结果,一个“共同好友”在底下冒了一句:恭喜恭喜,这学校在哪啊?是不是专科?
就这一句话。
朋友说,他当时就感觉脸上“啪”的一声,火辣辣的。
本来订好的升学宴,当晚就给退了。他说,没脸请了。
我听着都觉得堵得慌。
一个孩子,寒窗苦读十几年,高考发挥不错,考了五百多分。
就因为报志愿的时候,一根筋,把这学校填在了第一位,直接就被录了。
是,这分数在广东,选择一大把,广财广金广警……哪个说出去都比“五邑”听着响亮。
可这事儿最让人不是滋味儿的,在哪呢?
不是学校好不好,也不是志愿报没报好。
而是,一个父亲的喜悦,一个家庭的高光时刻,就这么轻易地被一句无心的(也可能是故意的)话给砸得稀碎。
那张红彤彤的录取通知书,在那一刻,仿佛成了一份社交尴尬癌的诊断书。
你说这叫什么事儿。
到头来,孩子的前途,竟然还不如大人那点薄如蝉翼的面子重要。
其实,学校的名头,也就够你在酒桌上吹半场牛。
后半场,还得看你自己是个什么料。
那个没吃成的升学宴,也好。
算是给孩子上了大学前,最重要的一课:
别活在别人的嘴里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