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约在 3000 多年前的商代,我国就有了衣物染色的记载,那时多为红、黄两色。此后,染料来源扩大,染色工艺不断提升,色彩也更丰富了,直至今日我们还能在一些出土纺织物上看到这些色彩,如 1972 年马王堆出土的色彩鲜艳的素纱褝(单)衣。古代衣物不易褪色主要是因为古人采用天然染料,如草木、矿物、动物等染色,化学物质少,不易受阳光和氧化影响。此外工匠们的染色工艺(媒染法、还原染色法等)也十分精湛,能做到颜色均匀且持久。再加上古人使用的是像草木灰、皂角等柔和的洗涤剂,这时只要织物本身品质好,就能相对保持颜色的牢固性了。而且古人也比较爱护衣物,还会使用烫衣、熏衣等方式来护理衣物。(简讯)
作者声明:含有AI生成内容 >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