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」,这是我在前几天三星发布会后看到的最多的一句评价,说的正是三星在技术力这点上,该领先的依旧领先,该牛逼的也依旧牛逼。
这种赞誉,很大一部分是由那款折叠屏手机带来的。它是发布会第一个亮相的设备,虽然前后演示不到 15 分钟,只有 Galaxy S10 的三分之一长,却并不妨碍它成为了当晚最瞩目的焦点。
当然,惊艳之余,就和大家所质疑的那样,折叠屏手机还存在很多潜在问题,三星这款 Galaxy Fold 也不例外。结合目前已经公布的消息,我们不妨看看它在哪些地方做到了改进?又有哪些部分还不够完美?
出色的铰链设计
折叠屏手机的一大卖点,在于「可折叠」,因为它解决的是「人们渴望更大的显示屏」和「大屏必然会导致设备体积增大,所以要牺牲便携性」这两者之间的矛盾。
当然,柔性屏的出现让我们看到的将屏幕折起来的设想,所以才会有折叠屏手机的出现,问题就在于折叠的结构应该如何处理。
此前的折叠屏手机在这点上一直做得不好,比如柔派,它的柔性铰链就无法很好地将上下两层结构贴合在一起,如果你从侧面看,弯曲的部分会留出一大块缝隙。
高配置下的续航力存疑
三星 Galaxy Fold 配备了一块 4380mAh 电池,支持无线充电,以及和 S10 一样的反向无线充电,这放在今天的旗舰智能手机中算是比较高的标准。
我们从三星发布会上也能了解到,它其实是往折叠屏手机的左右两半各放入一块约 2200mAh 的电池,两者加起来才实现了总计约 4400 mAh 的容量。
问题在于,我们是否可以用「智能手机的续航标准」来衡量这款折叠屏设备?
毕竟,严格意义上说,展开后的 Fold 已经算是一块采用了旗舰配置的小型平板设备了,横向对比的话,如今不管是三星自家 8 英寸的中端平板 Tab A,还是苹果的 iPad mini 4,两者均配备了 5000 毫安以上的电池。
折叠屏手机仍不完美,为什么三星还要进行量产?
你应该能看到,虽然三星 Galaxy Fold 的亮相堪称是智能手机的一大突破,但回归到实用性的方面,我们仍无法对现在的折叠屏手机抱有太多的期待。
The Verge 就发表评论称,从消费者设备的角度来说,Galaxy Fold 并没有太大的意义;还有一种言论是说,「什么是苹果不会选择量产的产品?这台三星 Fold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」,其实也是想说明折叠屏在当下不具备实用价值。
话虽如此,但我的观点仍然和之前的一样,即当下的三星,需要一次秀肌肉来稳固自己的品牌溢价力。
Android 手机市场的大环境正在发生改变,产品之间的竞争,早已经不止是硬件范畴了,实际上已经逐渐演变成一种涉及差异化技术、品牌口碑乃至是技术力展示的阶段。
这在中国更甚。近期雷军在小米 9 发布会后的采访便有这样一段表态:
大家都是头部企业,都会在研发阶段就砸很多钱下去,其实也是为了预研各种项目,但是从去年开始,不知道谁带的头,连预研的技术都拿出来发布了,这把我们也逼疯了。
毕竟,「水桶机」大家都会做,而且总有人能把价格压下来,但新兴技术却更难被对手模仿和超越,只有当这个壁垒足够高,才能为自己的品牌争取更高的议价权,然后把产品卖出更高的价格。
何况,三星不是苹果,它没有 iOS 系统,也没有可以自己掌控的生态环境,只要三星仍然打算争夺 Android 高端机的市场地位,就不可避免地要和汹涌而来的小米、华为、OPPO 和 vivo 展开竞争,并寻求赢过竞争对手的机会。
而三星 Galaxy Fold 折叠屏,便是为此而生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