苹果的iphone系列一直是世界手机市场的风向标,其在iphone6中新加入的3D Touch也推动了压感屏幕的发展,但是为什么压感屏没有在android阵营中被大范围使用呢?
1.压感屏本身的用户体验不完美
尽管华为和中兴在压感屏上花费了很多心思,也适配了微博,微信等第三方应用。然而这些适配大多比较“形式”,同iPhone在整个系统层级对压感屏的适配有着天壤之别。iPhone上的3D Touch,无论是图标的快捷操作还是轻压预览等功能,完成度均较高。借助于App Store的优势,第三方软件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对3D Touch的适配都远高于安卓平台。这一点是安卓无法追赶的。
2.安卓手机做压感屏的成本较高且效益低
成本大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原因。即使市面上有公司在研究类似的技术,在完成度上恐怕与苹果仍有一段距离。由此导致生产量小,成本自然较高。安卓厂商还要面对硬件优化的问题。毕竟,面对压感屏这样精密的硬件,想要完全掌握,使其无错运行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调教的,因此初期搭载压感屏的安卓手机并不多。
3.压感屏学习成本高
从用户体验上来说,压力感应屏并不是用户目前所真正需要的功能,以iphone 6s为例,它融合了“点按”和“滑动”这两种动作方式,而“点按”又分为“peek”(轻按)和“pop”两种按压力度,不同按压力度能够触发不 同的系统反溃听上去很前卫很有科技范儿,但是真正使用起来却并不会如想象的那样能够提升操作效率,因为它和我们所熟悉的操作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,当xy 加上z轴的时候,我们不得不重新去学习新的操作方式。从目前用户的反响来看,多数用户是比较抗拒做出改变的。
4.归根到底还是安卓的生态问题
说到底,拖累压感屏在安卓机中普及的,还是安卓本身糟糕的生态。其实从硬件技术来讲,压感屏幕的技术并不是一个十分难实现的功能。但 3D Touch 在手机上应用的重点在于,与系统配合后所实现功能上。而在 Android 手机上,由于各家厂商都在发力深度定制系统,不同手机使用的硬件也很难实现统一。单独几家开发出压感屏幕手机的厂商,也比较难给予开发者支持和足够的吸引力去拓展出 Android 手机中压感屏幕的更多功能。
总的来看,压力感应屏的出现还是有些超前,压感屏幕是否会像指纹识别一样,成为手机中的标配,还要看各家厂商和开发者能不能为其开发出更多功能了。